一、概念
遗弃武器装备罪,是指负有保管、使用武器装备义务的军人,违抗命令,故意遗弃武器装备的行为。
(一)主体
本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即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现役军官、文职干部、士兵及具有军籍的学员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现役警官、文职干部、士兵及具有军籍的学员以及执行军事任务的预备役人员和其他人员。
(四)主观方面
本罪在犯罪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且为直接故意。
(三)客体
本罪的侵犯客体是武器装备的管理制度。
(四)客观方面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负有保管、使用武器装备义务的军人,违抗命令,故意遗弃武器装备的行为。
二、处罚
第四百四十条 【遗弃武器装备罪】违抗命令,遗弃武器装备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遗弃重要或者大量武器装备的,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第四百五十条 【本章适用的主体范围】本章适用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现役军官、文职干部、士兵及具有军籍的学员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现役警官、文职干部、士兵及具有军籍的学员以及执行军事任务的预备役人员和其他人员。
第四百五十一条 【战时的概念】本章所称战时,是指国家宣布进入战争状态、部队受领作战任务或者遭敌突然袭击时。
部队执行戒严任务或者处置突发性暴力事件时,以战时论。
三、相关情节适用
1.追诉标准:
(一)遗弃枪支、手榴弹、爆炸装置的;
(二)遗弃子弹十发、雷管三十枚、导火索或者导爆索三十米、炸药一千克以上,或者不满规定数量,但后果严重的;
(三)遗弃武器装备零部件或者维修器材、设备,致使武器装备报废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三十万元以上的;
(四)遗弃其他重要武器装备的。
2.遗弃重要或者大量武器装备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
目前没有明确规定。
3.与本罪相关的概念:
“违抗命令”:是指主观上出于故意,客观上违背、抗拒首长、上级职权范围内的命令,包括拒绝接受命令、拒不执行命令,或者不按照命令的具体要求行动等。
“违反职责”,是指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军事法规、军事规章所规定的军人职责,包括军人的共同职责,士兵、军官和首长的一般职责,各类主管人员和其他从事专门工作的军人的专业职责等。
“直接经济损失”,是指与行为有直接因果关系而造成的财产损毁、减少的实际价值;“间接经济损失”,是指由直接经济损失引起和牵连的其他损失,包括失去在正常情况下可能获得的利益和为恢复正常管理活动或者为挽回已经造成的损失所支付的各种费用等。
“武器装备”,是实施和保障军事行动的武器、武器系统和军事技术器材的统称。
“军用物资”,是除武器装备以外专供武装力量使用的各种物资的统称,包括装备器材、军需物资、医疗物资、油料物资、营房物资等。
四、相关司法解释
最高检 解放军总政治部《军人违反职责罪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第一、二十三、三十四至三十八条(20130328)